10分钟带您认识什么是细菌性痢疾

2025-05-21

10分钟带您认识什么是细菌性痢疾

洪雅县中医医院检验科   古珍

    5月初夏,随着气温不断攀升、空气湿度逐渐加大,细菌性痢疾、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也迎来高发期。今天,就让我们用10分钟的时间带您认识细菌性痢疾。

一、什么是细菌性痢疾?

图片1.png细菌性痢疾(bacillary dysentery)简称菌痢,是由志贺菌属(Shigella)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,又称志贺菌病(Shigellosis),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,每年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细菌性痢疾。

二、得了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?

图片2.png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为17天,多为12天。根据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将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痢疾和慢性痢疾。

1.急性痢疾

1)轻型。表现为急性腹泻,大便次数及量少,可有轻微腹痛,里急后重较轻,可无发热或仅低热。病程37天。

2)中型。起病急骤,畏寒发热,体温可达39 °C以上,伴头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,数小时后出现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。排便初为稀便,后转为黏液脓血便。排便次数较多,可达10余次/d。可有左下腹压痛。病程12周。

3)重型。除中型腹泻症状外,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,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障碍,出现心、肾功能不全。多见于老年、体弱、营养不良者。

4)中毒型(或暴发型) 起病急骤,以高热、休克、惊厥和神志障碍为主要表现。初期腹泻症状轻或缺如。多见于27岁儿童,病死率高。按临床表现分为三型:
    a.休克型(周围循环衰竭型)。以感染中毒性休克为主要表现,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
b.脑型(呼吸衰竭型)。以脑水肿、脑疝为主要表现,可致中枢性呼吸衰竭。

c.混合型。兼有休克型和脑型的表现,可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,病死率高达90%以上。

2.慢性痢疾

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2个月以上。

三、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?

图片3.png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,作出诊断,确诊依赖于粪便培养出志贺菌或志贺菌核酸检测阳性。

实验室常规检查:

1.血常规。急性期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增高,多在(1020)×109/L,以中性粒细胞为主,慢性菌痢可有贫血。

2.粪便常规。粪便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,粪质少或无,镜检可见白细胞、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,如有吞噬细胞更有助于诊断。

实验室病原学检查:

1.细菌培养。粪便培养是诊断细菌性痢疾的金标准,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,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取粪便脓血黏液部分或肛拭子,及时送检。

2.核酸检测。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志贺菌核酸阳性。

四、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?

根据《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(2023年版)》建议,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治疗和针对病原学的治疗。一般治疗主要有补液治疗、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;针对病原学的治疗主要是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。同时也可选用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治疗。

五、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?

图片4.png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“粪-口”传播,所以防控的核心在于阻断“病从口入”,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:

1. 个人卫生习惯

正确洗手:饭前便后、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,特别在接触公共物品后。

避免手口接触:不咬指甲、不徒手触摸口鼻,儿童玩具需定期消毒。

2. 饮食安全

食物处理:生熟案板分开,海鲜、肉类彻底煮熟,剩菜加热至70℃以上再食用。

饮水安全:不喝生水,瓶装水选择正规品牌,野外水源需煮沸1分钟以上。

生冷食品警惕:凉拌菜、未洗净的果蔬、街头摊贩的冷饮是高风险食物。

3. 环境卫生管理

粪便无害化处理:农村地区避免露天排便,患者粪便需用漂白粉消毒(1:5比例混合静置2小时)。

灭蝇防虫:安装纱窗纱门,垃圾及时清理,减少苍蝇滋生。

患者隔离:感染者应单独使用餐具、卫生间,症状消失后48小时方可解除隔离。


阅读1
分享